現在22歲的Gen Z跑手黃冠衡(Ken),在今年的渣馬半馬,再次突破PB,把個人的最快時間大幅推前兩分鐘。開始踏入全職跑手之路的他,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。

「我想我應該算是捱得辛苦,學校的體育老師才會叫我去長跑。」Ken的跑步生涯由中學開始,就讀的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,是學界田徑的強豪,所以他由初中開始已嚮往加入田徑校隊。但田徑隊著重的項目,僅限於短跑、田項,Ken雖然努力,卻在這方面沒有甚麼天份,突如其來被老師建議轉向長跑發展,想不到可跑出現在的一片天:「最初被老師叫我嘗試一下參加越野跑,因為越野隊要10人組成一隊,而學校通常都不夠人,要湊人數。開始後卻發覺,原來自己都跑得,就開始認真去練。」

他在短跑未能為校貢獻,卻在長跑發掘出潛能。「我記得跑得最好的一場,是在D2學界的越野賽,雖然只是跑第二,但我記得前面的冠軍,是一個當時已經代表港隊的外籍跑手。所以對當時的我來說,雖然輸了,但已經很滿足。」為追上進度,Ken比其他人練得更多、更足,除咗學校的練習,平日亦會自己加操,慢慢地,成為全校最快。不過,很快他不滿於當時的現況,在中四的暑假,在外開始跟隨陳家豪的樂家跑會,參與系統性的訓練。
談起中學學界田徑時的一段往事,更顯得Ken從來都是一位追落後的後天型跑手:「有一次學界田徑5,000米,我的成績剛剛好能以第8名進入決賽,但是在決賽,卻被謝俊賢『Lab』了一圈,之後跟他說起,他竟然說記不起有我這個對手。」中學時代的謝俊賢已經在D1學界呼風喚雨,風頭一時無兩,目光自然在他身上,同場的Ken,自己被人遺忘。但經過努力,現在Ken已追上同期對手的成績,更與謝俊賢是港隊隊友,一起出席不同的大型賽事。
投入大專後的Ken,對跑步的熱誠未有減退,反而更努力地追回中學時落後的差距,投入訓練的時間,至比中學時更多:「大學的上課時間更自由,令我可以開始一日兩課的訓練,所以進步的幅度也很快。」
在中文大學修畢健康教育及運動科學的他,現在已經一名全職的跑手,大部分時間專注訓練,雖然現在也有時間需要教跑班,但現在的生活卻令他感到充實:「這種兼顧教班及訓練的生活是疲累的,但我卻感到充實,因為我每日都覺得自己在做自己喜歡的事,而這件事也是自己的夢想。自己練跑,同時可以幫別人練跑,能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到別人進步,令我享受當下。因為我自己一開始就已經不是一個成績很好的運動員,我覺得自己的成績,是靠着堅毅換回來,以及不停嘗試不同的方法,逐漸令自己進步。所以我覺得我的經驗,是可以用在其他學生身上的。」

當跑步成為職業,首先要轉變的是自己的心態。Ken直言以往在學生時期會經常會因為心急求進步,而過於繃緊,忘記了跑步的樂趣。反而現在不過於強求成績,會發揮得更好:「我暫時有數個目標,首先是10公里跑進30分半內,半馬就跑進1小時05分內,還有希望持續有機會代表到港隊出外參與更多的海外國際比賽。這些目標可以是下個月用一場比賽就做到,又有可能要幾年後才能做到,要如何去應付這種等待?就是看自己的心態,現在我訓練做足,做到自己的訓練要求,比賽能不能如常發揮,是一個不可控的因素,要看狀態,天時地利人和。所以都輪不到我想,所以近幾個大賽,譬如渣馬或亞洲越野錦標賽,我都未有特別緊張,反而有更好的收穫。」
Ken的收穫,是連續兩年都在渣馬的半馬組別跑入全場三甲,2024年跑出1小時11分正獲得季軍;2025年本來是排在第四位,但隨着冠亞軍調亂號碼布風波下,遞補成為亞軍,而時間上亦大幅把PB推前兩分鐘:「今年的滿足感比較大,因為上年其實我是不太滿意自己的時間,今年未有強求一個特定的目標時間,心中想着跑到107至108尾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。到後段把心態放開,反而順利加速,結果後半段比前10公里,還要快30多接近40秒的時間。都證明了我這一年的訓練,是有成效的。」

由第四變第二,成績比去年更好,有甚麼感受?「對我來說其實影響不太大,因為我本身不會因為排名上升而更高興。因為我本身就因為做到自己的目標,而非常開心,如果說更高興,可能純粹是因為突然多了1,000元獎金而高興。」
近代本地男子長跑好手人才輩出,屢破紀錄,Ken認為其中一個原因除了是更多的良性競爭外,更重要是他們會更深入研究不同的訓練、令自己進步的方法:「我可能會說我們這一代的跑手因為吸引資訊的渠道比以往更多,大家都會更知道自己需要甚麼,例如營養補給、力量訓練等等,內容會更全面,所以都有機會在成績上反映出來。」

由不被看好的田徑校隊成員,變成港隊代表,再連續兩年跑出渣馬半馬三甲。Ken已計劃好今年的賽事,就看看他可以跑多遠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