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百折不回 任國芬

全職之路

5年前,19歲的任國芬被視為香港田徑短跑的「新時代,新開始」。5年過去,那個在2016年里約殘奧首次出戰國際大賽的小妮子,現已成為一名全職運動員,並準備再次在國際舞台證明自己。

原文刊於《Runner’s World 跑者世界》香港版8月號

Advertisements
葉Sir與國芬識於微時,對於國芬的性格及能力,葉Sir十分了解。雖然今次葉Sir未能隨隊到東京,但是累積了多場大賽的經驗,他相信國芬絕對有能力應付今次的賽事。

任國芬

T36級100米及200米運動員

葉頌華

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-殘疾人田徑總教練

我很享受全職運動員的身份,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項運動,希望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高峰。

任國芬

在炎熱的7月,與國芬及教練葉頌華相約在中大夏鼎基運動場,在出發前往日本東京前,一起回顧一下這5年來,大家的變化及進化。

疫情對國芬來說最大的影響是欠缺比賽,但她仍一直堅持,無間斷在運動場練習。即使沒有運動場,她也會和大家一樣,去到城門河旁邊訓練,最終憑汗水換來再次出戰殘奧的機會。

身患痙攣的國芬,自10歲開始接觸跑步。由一個從未接觸過運動的學生,到開始參與興趣班、運動會、正式的田徑訓練,一跑便是10多年,估計她最初也沒有想到,年紀輕輕便擁有兩次出戰殘奧會的機會。2016年時19歲的她,第一次去到巴西里約出戰殘奧,更在T36級別的100米及200米兩項賽事都衝入決賽,並跑出當時的個人最佳時間,一嗚驚人。那次之後,國芬和葉Sir更認清目標,就是4年後的東京殘奧。這些年來,二人朝着這個目標進行訓練,透過不同的賽事逐步提升水平。包括IPC認可的國際賽事、亞運會、也去過世錦賽;所看到的、學到的經驗,令國芬成長了不少。可惜一場疫情,把計劃都打亂了,不僅賽事延後了一年,而且要在這個環境下爭取再次出戰世界最高水平的賽事,一點也不容易。

Advertisements


葉Sir說,由於本地高水平的殘疾人田徑比賽不多,以往運動員都是靠出國參與比賽累積積分,爭取排名出戰殘奧;所以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,一度令國芬參加殘奧的參賽資格未明朗:「為了今次東京,我們準備了4年,沒有比賽,一下子將所有東西都打亂了。幸好獲田總安排,今年能夠以特邀身份,與健全運動員一起參與本地的田徑賽事,用跑出的時間去爭取排名;而國芬也沒有白費這段期間的刻苦訓練,兩個主項都跑出個人最佳時間,是出戰奧運前的一支強心針。」多年前的訪問,葉Sir已經形容國芬為一個很有毅力的運動員,今年國芬在100米跑出15秒98、200米跑出33秒78,兩項都打破了PB,再次獲得殘奧的入場券,證明了她百折不回、絕不屈服的精神。

當然,葉Sir說國芬成績的提升也與她在疫情間決定成為全職運動員相關。民政事務局於2017年12月推行殘疾人士全職運動員制度,改善精英殘疾運動員的薪酬待遇。國芬是暫時唯一獲體育學院資助的全職運動員,現在她每星期都要接受最少24小時的訓練,令體格和心態都有所轉變。葉Sir說:「上一次能去到巴西是意外驚喜,第一次參加國際賽,心態都較輕鬆,感覺就是讓她去吸收經驗;但是現在的她已經長時間接受系統訓練,除了技術,還包括營養、體能的訓練,和之前最大的分別是力量大了,跑出來的時間就一定有進步。但她作為職業運動員,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她的心理上知道,你選擇了這條路,就不再是那個5年前的小妮子,現在代表香港去到國際賽場就要表現出來,要承受到壓力。」


這一次國芬同樣會出戰100米及200米兩項,力爭把自己的紀錄再次推前。雖然在葉Sir口中,田徑的世界總是充滿「怪獸」,而且近年多國對殘疾運動員的支援都有所增加,要在國際賽場上跑出並不容易:「期望她們可以發揮到自己的東西就夠,環境和心理都是一大考驗。」


這次是國芬第一次踏足日本,她說:「第一次去日本,除了比賽還期待體驗日本的文化,雖然今年沒有觀眾入場,但也有機會體驗另一種氣氛。」是壓力還是享受,只是一線之差,至少訪問過後,在旁觀察國芬與一眾健全運動員的熱身訓練,她還是偶然面帶笑容的。「我很享受全職運動員的身份,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項運動,希望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高峰。」

Advertis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