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TAKE THE PLUNGE 放手一搏的勇氣 – 廖科樂

哪一個時間跳出舒適圈,是最適合自己的時間?相信只有靠自己把路走出來,才會有答案。廖科樂去年毅然跳出自己工作多年的環境,轉職教練,全程投入跑步,造就了自己成為今年「香港四徑超級挑戰(HK4TUC,下稱四徑)」的首位完成者。由只是喜歡越野跑的「樂仔」、到轉為教練的「樂Sir」、再演變成只用52小時完成298公里、14,500米爬升的「樂神」,這些都是他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
再接再厲

被喻為是香港越野跑界難度最高的挑戰,四徑今年再次在農曆新年展開。廖科樂經過了兩晚通宵,在年初三下午1時多跑抵梅窩,以52小時又2分鐘完成連走麥理浩徑、衛奕信徑、港島徑及鳳凰徑共298公里的挑戰,是今年19位四徑參加者中最快的完成者,亦是史上第四快的完成時間。這些表面看來是冷冰冰的數字,但其實在每一個完成者的背後,都總會有一個令人敬佩的故事,包括廖科樂的。

Advertisements

實質走在四條山徑,連同交通的時間只是52個小時,但其實廖科樂由有參加這個挑戰的想法開始,已經有一定的時間:「我們經常談論外面的世界有很多瘋狂的賽事,要去外國邊個邊個地方跑。但身為一個香港越野跑手,難得在自己成長的地方,有一個媲美世界級難度的挑戰,如果你是真的喜歡越野跑這件事,為何不先嘗試自己地方的挑戰?雖然這樣長的距離,當中一定有很多變數,但我就是想藉此看看從中會有甚麼得着。」

不過四徑另外一個特別的地方,不是你想參加就可以參加,其中一個方法,是要在事前寫一封信給四徑的創辦人Andre Blumberg,說明希望參加的理由,再由他去決定你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挑戰。而早在2022年,其實廖科樂也有入信申請參加2023年的挑戰,可惜當時並未收到回音:「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申請的信是寫甚麼,我是說自己每年都有留意四徑,並說自己已經準備好之類,但現在回想起,真的又好像沒有甚麼特別。」不過一次失敗就放棄,實在不像是一位運動員所為。而當他翌年再次入信時,他終於得到一次機會:「第二年我再試,今次我表明為了完成四徑而轉換了職業,放棄了穩定的工作,放更多時間在訓練上。但其實等到10月都未有消息,我已經準備好跑『4 IN 4』(即四天內每日走完一條徑,完成即可取得下一年四徑的入場券),『砌佢』。」「要夠喜歡」,對一件事要夠喜歡,是廖科樂經常說的。轉個頭想,要旁人也感受到的,感染到別人的,才許才夠。

Advertisements
On Lok: SALOMON S/LAB Ultra Cap, Ultra Jacket, Ultra 10 Set, SPL 3” Shorts, Genesis越野跑鞋

事前準備時間不多,而且由收到通知到起步的那一天,中間還有一場HK100賽事,但廖科樂依然在出發前做足功課,看遍所有關於以往四徑完成者的訪問,包括片段、報導,抄下重點,亦有找不同的完成過的跑手出來請教:「我覺得勁的人當然可以參考,但是那些一心只想完成的人,更有值得參考的地方,因為他們的準備往往會更充足。而因為我也不是完全熟悉四徑所有路段,所以也有找不同的人出來請教,例如KFC(張祺豐,2023年四徑完成者)、Jacky Leung(梁俊強,2021年首位在50小時內完成四徑)都有向我提供補給位的參考,而且都給予我很大的信心。」

不過策略是一件事,始終一場耐力挑戰,心態才是最重要。「首先你要超級喜歡這件事,因為即使計劃有多周詳都好,小小意外都可以令你回家,但只有堅持,抱着無論如何都要完成它的心,一定要夠喜歡才可以。」

雖說廖科樂是今年以最快時間完成的跑手,但Andre Blumberg經常重申,四徑只是一個挑戰,從來都沒有排名之分,只有完成及不能完成而已。沒有獎牌,沒有獎金,只有個人榮耀。而就是這份榮耀,每一年都莫名地吸引跑手們出盡辨法換取站在起步點上的資格,以及燃燒自己的生命,換取在完成時親吻梅窩碼頭綠色郵筒的瞬間。

完成四徑,沉澱個多月後,對越野跑有沒有新的看法?廖科樂低頭想了一想:「有時真的需要在更長距離,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的極限、身體狀況,50公里、100公里、100英里這些距離我都有嘗試過,但是真的要去到四徑這種距離,才可以迫自己從中學習解決問題、應變與策略,對日後自己越野跑生涯的經驗都是很好的。」曾經染上賭癮的他,更說完成一個挑戰的快感,與以往在賭枱上贏錢來得更實在:「以前就算贏輸也好,感覺一覺醒來就甚麼都沒有,有點無謂。但現在看回自己四徑的相片,雖然是很短的3日,但經過漫長的準備過程,認真去對待訓練,原本真的是非常實在的。」

改頭換面

心態決定境界,沒有跳出舒適圈,為了加強訓練的「樂仔」,就沒有之後的「樂Sir」、「樂神」。在去年34歲之前,廖科樂放棄收入穩定的廚師工作,專心在跑界發展,創立「R33」跑會,收學生教跑步。33,就是想記下轉變的歲數。他說,現在1星期有7日都會教班,路跑與越野跑,運動場與香港各大山頭兩邊走,加上自己訓練,其實變相體力上的勞動更大。但享受嗎?得到的回報又是自己想像般那樣嗎?「我跳出來的目的都是想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,不會想太多回報,過程也許不一定成功,但總要試,最後會演變成如何,我也不知道,我創立跑會的目的都是希望我的學生都可以這樣。至少我現在是享受這階段的,多了時間休息,在跑步上有更多的突破,我還想跑好一場UTMB、跑好一場全馬、甚至巨人之旅。」

On Lok: SALOMON S/LAB Speed Tee, SPL 3” Shorts, Genesis越野跑鞋

放手一搏後,成與敗其實也很主觀。至少廖科樂得到的,目前是他享受的。當中的過程,相信足以他回味一陣子,再化作之後的動力。下一封信的內容,相信已在他腦海構思中。


裝備篇:

完成一次四徑,除了時間上的計算、飲食上的補給、身上的裝備都是重要的一環,廖科樂特別分享說:「在看完所有關於四徑的訪問及報導後,自己很在意去年尼泊爾跑手Nugo與日本跑手井原知一在鳳凰徑失溫的故事,所以在出發前特別再添加保暖裝備。「即使天氣報告是這樣說,但上到山是另一回事,加上人會透支,如果在某個細節上沒有做到,一失溫就完了。」

而在鞋方面,廖科樂說前三條徑都是穿上了由著名超級長跑好手François d’Haene與SALOMON共同開發的最新款S/Lab Ultra:「S/Lab Ultra標榜針對超長距離而設計,所以我第一時間就想穿它。雖然它比S/Lab Genesis在重量方面重了少許,但無論緩震及回彈的效果都比想像中好,而且很包腳,十分舒適。」

去到鳳凰徑,他就因應濕度較高的天氣,更換了S/Lab Genesis陪他走完最後70公里的路段:「會換回S/Lab Genesis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已經穿了它有一段時間,較為熟悉它的性能,我知道鳳凰徑有較多上上落落的路段,而且是大級的,S/Lab Genesis的緩震可以保護到我當刻的腳痛。」

On Lok: SALOMON Genesis越野跑鞋

而今次訪問他腳上的這一對最新的Genesis,是他近來日常訓練最常穿的一雙。「它的前腳掌觸地反應很好,當然回彈或許不及S/Lab系列,但日常訓練已很足夠,走在碎石路、一些需要技巧性的路,反應都十分快,我自己都十分喜歡。」


四徑的心路歷程:

麥理浩徑 – 100公里(所用時間13小時45分)

「最深刻是最後一後萬宜水庫返北潭涌時,大家看着我的GPS,提醒我原來開到4分幾pacing衝線。其實是因為自己心情很興奮,感覺好像是打完第一個大佬。而當看到Andre在終點搖牛鈴歡迎我的時候,就感覺更加神奇。因為以往每年在IG才見到的畫面,今年居然可以親身感受到。」

衛奕信徑 – 78公里(所用時間15小時46分)

「在衛徑最深刻的當然是受傷,在太和7仔前的平路拉傷右大腿。當刻第一時間就覺得前面的發揮都浪費了,但很快就知道不可以再困在這個想法,反而是想如何調整每一步落腳,繼續向前行。自己第一次連走紫羅、孖崗,其實身體已經很累,體力消耗得很快。最後一段落赤柱其實已經很辛苦,但聽到Lena(Supporter)在終點大叫我個名,當刻覺得她頭上好像有光環似的,麥理浩徑那種衝線的興奮心情又再湧上心頭。」

港島徑 – 50公里(所用時間7小時41分)

「去到港島徑其實最大的心理壓力就是趕船,如果錯過原定的計劃在8小時內完成,就要浪費3小時等下一班船。一開始我更迷失方向,找不到入口。而且可以跑到的路段,我也用力去跑。同樣地按計劃完成到我都是十分興奮,其實我52小時,每一刻都很興奮,哈哈!」

鳳凰徑- 70公里(所用時間12小時42分)

「最後一條都沒有太多想法,都是按原定計劃,最後引水道路段要跑都是要跑。而當時心想,我要第一個完成,所以也不敢放鬆,可以跑到的路段我都再加快。但去到羗山、靈會山、大東山,就真的是生存模式,又沒有水、沒有食物、人又累,但停下來也是無補於事,於是都是繼續前進。」

Advertis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