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性情可透過寫作來修煉,身軀則透過跑步來修煉。兩者不是截然分開,都是我喜愛的東西。」陳漢樑的身份既作者,也是跑者,他把兩者形容為一動一靜,性命雙修。兩者結合後,互相推動,即是「神形兼修」、對身心靈全面修煉。
原文刊於《Runner’s World 跑者世界》香港版2020年7月號
在一般主流書店中,在書架上關於跑步的書籍大多是訓練知識類,或是知名跑手的傳記。偶爾讀到一本由本地作家陳漢樑所著的虛構小說《跑步驚奇》,當中由跑步講到習武、到郵票、哲學、歷史、愛情觀;發現他想表達的,其實跑步是生活,也是哲學,環環相扣。而書中對跑步部份的描寫,相信很容易就會引起香港跑手的共鳴。至於故事中的男主角,在經過對作者的了解後,乍看之下活像就是陳漢樑本人的寫照。
67歲的陳漢樑,半退休人士。自小喜歡集郵,前半生經營郵票社30多年,主要收集和研究運動郵票,亦曾經出版多本郵票書,在內地曾奪得多個集郵展覽的獎項。興趣甚多,同時喜歡寫作及研究中國文學的他,也是一位中文補習老師。在北角的一間小小工作室中,是他寫作、賣郵票、補習中文的地方。文質彬彬的陳漢樑,在工作室中積堆著各色各樣的書籍,不難聯想到他是一位作者的身份,但何解又會與跑者拉上關係?
「我是在2016年才開始接觸跑步,當時是我的女兒帶我到她跑開的跑團,每周一次跟大隊學跑步。以前我從沒有長跑這個習慣,加上年過花甲,四肢不勤,腰膝又長期有毛病,一直對這運動沒有好感。但是後來發覺,與跑團一起運動的這個交流過程,令人有高興的感覺。而且每次跑完步的舒暢感,是我以前在其他運動如遠足、打網球等,都從來都未感覺過的。回想當年還有不足兩年就可以領取長者證,自己也想不到現在的生活多了一樣興趣。」
陳漢樑說的跑團是在以跑馬地為基地的「馬場跑步隊」,在限聚令之前,他們逢星期四都會團練,亦會參加本地不同的賽事。2017年11月的「ASICS港島10公里賽2017」,是他半個世紀以來的第一次跑步比賽,他憶述當年還有兩個月就是65歲生日,也算是人生一個小小的成就。開啟了跑步之路後,陳漢樑近年已經跑過多個10公里賽事,個人的最佳時間是1小時9分05秒,去年更成功挑戰半馬。現在的跑步對陳漢樑來說,已是生活的一部份,也是快樂的其中一個源泉:「跑步令我改變最多的是情緒改善,在跑步的過程與其他跑友交流多了,人會比較快樂,而且睡眠質素也有改善。」
但是他的興趣甚多,除了跑步,還有堅持多年的寫作。他想把兩者結合,但若只寫跑步,他自問只是初哥,還未有資格,於是就有了《跑步驚奇》這個想法,虛構的小說故事由愛情、奇情、玄疑、哲學和文學組成,包含著作者的閱歷、觀察和想像結晶而成:「我是想藉小說這個題材,灌輸一些中文的運用方法,修辭等方面的知識,也想表達一些文學、歷史和哲學的世界觀。這就是我的初心。」
「而且我覺得對任何一件事也好,如果是對它有興趣的,絕對不可以流於表面,一定要掘深一點,不然很快便會失去興趣。自知要在跑步成績更上一層樓並不容易,在我而言寫一本書也是個好方法,因為要寫好內容,就必須做深入的研究。」為寫好這本書,陳漢樑除了利用自身的跑步經驗,也看了很多關於跑步的著作,了解這項運動的不同面向:「寫書都是這樣,第一身是作者的東西,第二身是聽人家的東西,第三身就是從書本或是網上看到的資料。」沒有第一身的經歷,寫出來的東西很容易就會有隔膜,所以不難發現經典有關跑步的著作,作者也會是跑者。
陳漢樑在寫作與跑步兩者間游走,動靜皆宜,兩者結合後,互相推動。「一動一靜,性命雙修。性情透過寫作來修煉,身軀透過跑步來修煉。兩者不是截然分開,都是我喜愛的東西。」他以前者的身份在1981年出版了第一本《集郵與投資》後,堅持了差不多40年,期間有10多本著作出版。後者的身份才剛開始,但從他的文字間可見得他樂在其中。 「兩者都是我喜歡的東西,有趣地也有共通的地方。如果我以用寫作的時間全部用來與學生補習,量化的金錢與出書的收入,付出與收穫都不能比擬。所以在我的角度看與跑步一樣,都是不問收穫的。」跑步就是修行,讀畢小說,《跑步驚奇》的後半部還有陳漢樑以第一身角度記錄他的跑步故事,也是令人有反思的空間。有興趣的,可嘗試搜尋「跑步修行」這個專頁,或細閱《跑步驚奇》這本著作,從中會感受到真正跑者才知道的共鳴。